艾滋病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科技话题修复牙釉质微重力技术实验卫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495050.html
<

本文原标题:《今日科技话题:修复牙釉质、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肠道菌群变化、“基因剪刀”凝胶、新型微针药膜、“细胞工厂”产能》

1、中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修复牙釉质的新材料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中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用于修复受损牙釉质的人工材料,可实现全牙修复,其力学性能与天然牙釉质一致。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由浙江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利用超小尺寸的磷酸钙簇在人的牙釉质表面仿生构建出一个紧密结合的矿化界面,诱发牙釉质的自发外延生长,最终实现牙釉质多级结构的重新构建,达到了仿生矿化修复牙釉质的目标。

——新华网

2、中科院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将验证系列关键技术

▲图片来源:科学网程唯珈摄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颗卫星是以重大基础科学前沿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验证为任务目标,将对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超高精度控制和测量技术进行在轨试验。卫星有效载荷包括超微形变测量系统、超高精度传感器系统和卫星平台扰动测量系统。卫星在轨验证技术主要有自引力控制、超微结构变形控制、超稳姿态控制、平台扰动加速度补偿等。这些都将为基于超高精密测量物理的空间科学任务和重大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包括空间引力波探测、地球重力场反演、超高精度惯性导航等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网

3、肠道菌群变化可引发或改善抑郁症

▲肠道菌群图片来源:转化医学网

抑郁症在许多人看来是心理疾病,但是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导致抑郁症发生,而通过菌群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样症状。该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在微生物领域知名学术期刊《肠道微生物》上。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由社会、环境和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等特点,位居全球疾病总负担第二位。姚红红教授课题组发现,敲除NLRP3(炎症小体)基因的小鼠与野生型同窝小鼠相比,表现出显著的抑郁样行为差异,并且其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显著改变,提示这种行为的差异很有可能是肠道菌群的变化引起的。随后,为了确定肠道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该课题组进行了NLRP3基因敲除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移植,随机发现肠道微生物移植可以避免了敲除NLRP3基因引起的自发活动增加,同时也改善了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课题组进一步发现移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抑制环状RNA-HIPK2(一种新型非编码RNA)在脑内的表达,调节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的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从而显著改善小鼠的抑郁样症状。

——《科技日报》

4、“基因剪刀”凝胶有望用于抑制三阴性乳腺癌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网

医院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将“基因剪刀”包裹在纳米凝胶内的技术,利用这种“基因剪刀”疗法有望安全、有效地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

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定位并切断DNA(脱氧核糖核酸)上的基因位点,可以关闭某个基因或引入新的基因片段,从而达到治病目的。但这种技术存在难以有效运送至靶标的难题:采用病毒为载体存在载荷较低且容易“感染”非靶向细胞的问题;采用普通的阳离子聚合物或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存有细胞毒性。

研究人员尝试用无毒脂肪分子和水凝胶组成的软性纳米脂质凝胶将CRISPR载荷包裹起来,并在凝胶表面粘上可将载荷引导至肿瘤部位的抗体,这种抗体可识别并靶向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的特定靶点。

——新华网

5、新型微针药膜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发出一款新型微针药膜,可应用于癌症、艾滋病、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疫苗的给药。这种新科技不仅具有无痛、安全、快速自己给药等优势,还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疗效。

这种微针药膜运用了静电逐层自组装方法,在微针表面上逐层吸附正负电荷交替的合成聚合物材料或蛋白质/核酸药物,进而形成微米级药膜。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对酸碱度敏感的嵌段共聚物,置其于药膜底层,其电荷在自组装时为正,以便吸附相邻的负电分子层;当微针刺入皮肤接触到组织间液后该共聚物电荷转变为负,通过静电排斥使药膜迅速脱离微针进入表皮,给药过程在1分钟内完成。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期刊上。

——新华网

6、新研究可提高微生物“细胞工厂”产能

现在许多微生物被用于生产人类所需的药物、化工原料等,它们微小的细胞可谓是一个个“细胞工厂”。一个国际团队近日成功分析出“细胞工厂”中不同“生产线”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微生物的产能。

丹麦技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说,他们分析了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这两种常见“细胞工厂”的特点,发现它们在生产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时,有不同的生产路径,就如不同的“生产线”。

——新华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